也不怪他如此着急,相比起这些军国大事,其实这位十四岁的太子更在意的是元召心里有没有忘了自己的大姐儿素汐。
看着他心不在焉的样子,元召对他使个眼色,示意他要注意自己的威仪。这些真番投降的贵族臣子们现在的心理敏感,一点点儿轻微的举动,有可能就会引起他们的胡思乱想,在大汉的镇守官吏还没有派来之前,还是需要好好抚慰的。
所谓的等到太子接收,不过就是一个简单的仪式而已。只要他出面了,就已经达到目的。所有的繁琐事宜,自有属官们去完成。元召其实早就列好了一个章程,递过来给他看时,刘琚根本就无心细看,他对元召自然是绝对信任,他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好了,这也是临来之时父皇的吩咐。
大汉太子在那个章程上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和征东大将军的名字并列,这便算是他们两个人的决定。
一切准备妥当后,元召当众宣布,经太子殿下同意,准予当地民众的所请,把这三千里土地去掉真番国号,正式归入大汉所辖,不日将有皇帝陛下派出的官员来划分郡县,分别治理,各种规章制度、民生福祉与大汉子民一体无二。
以大汉天子名义开库府,赏赐远征将士。并 派出专人登记户口,按人头开始赈济灾贫民众米粟财物不等。反正这些都是卫王历年来搜刮的民脂民膏,正好拿来收买人心,安定局势。大汉朝现在不缺这点儿钱。
然后遴选有功人员,随太子赴长安未央宫觐见皇帝,听候封赏。卫王及其随属臣等一并押赴长安,宫阙罪裁。
类似的措施有条不紊,方方面面的安排下去,局势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稳定了下来,民心大安。短时间内治理这样一个小国,对于元召来说,完全搞得定,何况还有崔明贞等人在旁边尽心竭力的协助,不到几天的功夫,已经尽皆欢喜,街市如常。
不过还有一个特殊的人,需要特殊对待,那就是大王子卫离人了。他虽然走出了叛逆的一步,但因为特殊的身份,他心中的忐忑不安,比别人还要强烈的多。他不知道,等待着自己的未来命运是什么,因此与那些投降贵族们的期盼不同,这几天情绪有些低落。
好在他的担心并没有持续太久,在元召与他单独交谈过一次后,这位大王子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元召给了他一个最安心的承诺,归长安后,他会上奏皇帝,赐封卫离人为国侯。并答应他的个人请求,让他入长安学院修习汉学。
卫离人大喜,他为人好学,一向倾慕汉家文化,没想到竟然有这样的机会,自然是求之不得。连连拜谢,然后安心的回去做起身准备了。
“元哥儿,长安学院将来改成王子学院得了,已经有好几个藩国王子要去了啊,会有的热闹了。呵呵!”
刘琚终于得到和元召单独的机会,神情很是兴奋,说话也随便了起来。
元召也笑了,其实这也是他的一个小心思。以文化的力量去征服人心远比军事来的彻底,这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成效显著。他想在这个时代实验一下。
“太子,这边大局已定,应该不会再起什么波澜。接下来,你要准备跟随凯旋的队伍回长安了。回去后,好好休息,顺便把我嘱托之事帮助办好,不要有所遗漏。”
刘琚听他如此说,心中一愣,不禁脱口问道:“怎么?元哥儿,你不和我们一起回长安去吗?”
“暂时不会回去的。我们将在此分别,淮南王和那些楼船军会去探寻东海诸岛,这是我早就答应过的事。我会分给左将军荀羽两千人马,让他保护你们回长安复皇命,献俘于阙下。至于我……呵呵,太子可知道北疆雁门关外现在局势如何了吗?”
“雁门关外?是匈奴人与汉朝的战争吗?前段时间不是说已经派出大军前去支援北疆将士了吗,难道舅舅他们作战有所不利……?”
刘琚并不太了解这些情况,他素喜文华,征伐之事离得他还有些遥远。元召微微叹了口气,脸色十分凝重。他抬头看了看阴郁的天空,温暖的宫殿之外,雪花又飘舞。
“昨日接到消息,雁门关外,开始下雪了……。”